武漢肺炎的疫情產品為什麼長這樣?嘗試回顧阿里及騰訊的產品經理思考邏輯

武漢肺炎爆發,民間組織、學術機構、中國互聯網大廠BAT都開發了相關的產品,彼此間有什麼不同呢?

武漢疫情剛爆發時,資料科學家劉哲涵博士就招集了全球各地志願者開發了CoronaTracker網站,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線了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地圖(Wuhan Coronavirus (2019-nCoV) Global Cases ),看板的可視化都非常清楚,一目瞭然,非常值得學習。

\"Image

回到大陸,大陸好像沒有像台灣一樣24H新聞的播報,很多信息主要都從微博/微信出來,訊息比較分散。

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百度、阿里、騰訊、頭條、丁香園等陸續上線了疫情產品,這些產品也成大多數人關注疫情發展的主要來源

一開始我單純關注疫情數字,關注數據可視化,比較不同平台的視覺樣式、分析角度、交互方式等。

隨著產品內功能越來越豐富,且延後開工不敢出門在家很閑,我不停的使用產品,也開始嘗試思考,為什麼產品會長這個樣子?我開始嘗試思考,為什麼產品會長這個樣子?

例如:為什麼是這樣的交互?什麼要放這功能?為什麼有這個模塊?點了會跳去什麼頁面?是想要滿足什麼需求?

看看下面兩張圖,你能猜出分別是哪兩家的產品嗎?你喜歡哪一個呢?
\"Image
你能猜出左右分別是哪兩家中國互聯網大廠的產品嗎?你喜歡哪一個呢

Why:產品要解決什麼問題

從大的範圍看,主要解對用戶提供任何關於疫情的資訊,並提供其他相關的服務及功能。

When:開發週期

因為是突發事件,MVP最小可行化的方式,先推出再優化,應該是最理想的方法了,也確實可以看到產品一直逐漸迭代。

Who:目標用戶是誰?

不同的人群屬性關注點不同,且隨著時間推移、事件的發展,即使同一人群關注的信息也會有不同的差異。可見產品經理對於場景這個概念,真的要有很強大的把握度跟觀察力。

Where:在什麼場景下使用

手機端最佳選擇,因為過年不一定會帶電腦,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有電腦,但手機肯定是所有人不離身的。接下來,我就從產品內已經有的功能,來反向思考場景/目標用戶。

一、疫情剛發生時,大家最關注這是什麼病?發展趨勢如何?有什麼最新消息?

  • 這個病是什麼病?有什麼徵狀? →疫情科普
  • 發展趨勢如何?也就是整體數據的展示,包含趨勢及累計值 →數據看板
  • 最新信息 →時實資訊

二、疫情是發生在過年期間,我自己周圍環境如何?回老家有沒有可能接觸到潛在人群?

  • 我所在城市情況如何? →疫情數據地圖
  • 武漢人去了哪? →遷徙地圖
  • 我的住家周圍有沒有患者? →小區查詢附近患者軌跡
  • 我的出行方式有沒有潛在患者? →同乘查詢

三、我要怎麼預防感染?如果不幸被傳染了該怎麼求助?

  • 健康的人:我要怎麼保護自己? →預防指南飲食營養
  • 懷疑自己是患者:我要怎麼確認? →症狀自測免費義診
  • 確認我是患者:醫院在哪? →發熱門診查詢就醫指南

四、時間來到約2月初,疫情更加嚴重,陸續公告延後開工、也越來越多城市封城、小區封實施閉式管理

  • 生活怎麼保障 →心理調節心理自測
  • 口罩或是生活物資如何滿足? →抗疫物資
  • 信息混雜,恐慌情緒 →闢謠言

What:要用哪些指標衡量?

回到疫情數據,因為數據來原是中國衛健委統一出口,指標很清晰就是 “確診人數”、”疑似確診人數”、”死亡人數”、”治癒人數”。

接著往下思考維度,地域跟時間是兩個最基本且重要的維度,因為只針對中國,所以用中國地圖呈現,顏色深淺表示死亡人數多寡,交互上,點擊該省份再細到城市維度。

對於公司內部或是B2B的數據可視化看板,為了滿足多元的分析,通常會有許多篩選框。但在2C的情況下,我想不需要那麼專業的分析,使用體驗也不友好。

因此子視窗(sheet)的交互方式我很喜歡。

除了全國數據外,武漢是主要疫情區域最受關注,或是我自己的省份我最關注,產品中直接預設這兩個地域,做成子視窗切換。用戶不需要做省份的篩選,把需求沈澱到最簡潔。

結論

想法1:基於各自平台產品設計邏輯的產物

左邊是阿里、右邊是騰訊

騰訊的是專一做信息服務的。另外對於更危險的群眾提供了專門入口,例如”湖北專區”、”老/弱/孕”專區。

阿里的除了提供信息還要為自己的商業服務引流,在看得到的視野範圍內提供了一些引流服務做引導,把廣告也投放的非常到位,買東西,賣保險,看視頻,一切用戶最關心的,以及企業最想實現的產品推銷都做到了極致。

有句話說『阿里的運營、 騰訊的產品』。左右都體現了各平台的特性,總結起來就是基於各自平台產品設計邏輯的產物。

想法2:基於不同的“目標”出發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數據是我覺得做的最清晰的,CoronaTracker聚合了多國語言的新聞內容,更關注在信息的傳達,而中國產品則主要圍繞當地的生活起居服務。還是回到想法1,一個產品的設計基於不同的“目標”出發,包含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

想法3:場景、場景、場景

從已經有的產品來反推梳理的過程,我感覺已經是不小的腦力風暴,而在一片空白時期,產品經理就必須梳理清楚這些細節,做好溝通並把握開發進度與迭代,真的是很不容易….

想法4:如果user是企業呢?

疫情也對企業有很大的衝擊,如果要針對2B打造的產品?那應該長怎樣呢?

補充:

\"Image
左邊百度、右邊頭條

歡迎分享你的心得

🙌 你是數據分析新手嗎?入行必學SQL課程由此開始 >>>

X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