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導向的思考框架| BCG問題解決力-讀後心得

  • 作者:徐瑞廷(JT)
  • 推薦指數:四星

讀書打卡是2023年的個人OKR,如果你希望第一時間收到我的讀書心得,邀請你追蹤臉書粉絲頁、訂閱本站電子報!(日常生活與工作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andyrockdata)

Day 1 為什麼要看這本書?

2023年的第【017】篇讀書筆記,開始讀一本新書BCG問題解決力-關於思維的書其實不少,例如<思考的框架>、<底層邏輯 >、<認知覺醒 >。那為什麼要看這本書?

原因1:向先進學

我自己的學習方式有三個對象:

  • 向自己學,例如寫部落格文章
  • 向同才學,例如看別人的PRD、分析報告、代碼
  • 還有一個很重要,向先進學,例如請教、研究經典,或者前沿的報告/產品

BCG是先進的諮詢公司,BCG問題解決力-其思考運用了大量”經典思維框架”,”經典”又是經歷過時間的考驗

我的部落格也計畫要進行”經典思維框架”系列文章,希望能產出每個架構在工作中是如何應用。例如怎麼思考分析結構、怎麼做優先級梳理、怎麼做產品規劃

原因2:保持懷疑

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需要融會貫通,所以也想跟上個月閱讀的<思考的框架>這本書看怎麼相呼應、補充、延續、乃至衝突。

也跟本書的序提到 “思辨精神”、”獨立思考”同理吧

原因3:先見林在見樹

李自然曾經提過『認知的誤區』:知道–>能做好–>在複雜環境也能做好,這三個狀態之間有很大GAP

以這結構抽象到工作開展,就會是:理論掌握–>綜合運用–>推動落地。同理,每個狀態間也是一個大GAP

每一個狀態都值得花費大量時間學習,相對的也可能太快進入細節

BCG問題解決力-這本書比較綜合,在三者間都有著墨

前四章是內功心法、第五章起有一些實戰招數(例如訪談),最後則是簡報、演講與專案管理。可以先一條龍的對全貌了解,後續可以再對弱項針對性的加強,避免見樹不見林

其他想法1:大道至簡

BCG問題解決力-序言提到“大道至簡”,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詞

在我眼中,大道至簡就像是物理學家的終極定理,用一條公式解釋複雜的萬物;雖然在商業環境中,或是所謂的成功學,是由成功的人定義條件的,沒有放諸四海皆100%的準則,但我依然認為一定有幾條是機率特別高的

呼應<思考的框架-day4讀書打卡>『奧坎剃刀』(Occam’s Razor)的核心是,比起複雜的解釋,越簡單的解釋往往越接近真理。

任何人都有能力化簡為繁,唯有創造力能化繁為簡

其他想法2:SweetSpot

解決問題我們會想要一勞永逸,但本書提出”甜蜜點”,即要深挖到什麼層度?

作者表示未必是最深層的原因就是最佳解。舉例一個發燒的例子:

  • 淺層原因-感冒
  • 中層在客廳睡著
  • 深層原因是喜歡在深夜看談話節目
  • 更深層原因是基因缺陷

甜蜜點需要具備兩個條件(1)夠深入 (2)具有解釋性

基因缺陷很難解釋,所以到深層原因就好,因此解決方案為:在房間裝電視

有一點呼應<思考的框架-day2讀書打卡>:當一直推導,無限往下,可能反而不敢做出決定,造成分析癱瘓,這件事稱之為『滑坡效應(slippery slop effect)』,因此我們也要認知到,一切的事物都有極限。

其他想法3:sweet spot- 數據規範issue

想到,”找不到數據”、”不知道數據情況”是分析師很常見的問題

  • 淺層原因是沒有wiki知識共享
  • 中層原因是沒有做data warehouse管理
  • 深層原因是沒有透過工具化來管理數據開發規範
  • 更深層原因可能是data drive文化

如果按sweet spot,最佳解決方案應該是導入合適的data goverence工具&制定數據開發規範

Day 2- 數據分析、產品經理、諮詢顧問,本質上都是在解決問題

2023年的第【018】篇讀書筆記,看完《BCG問題解決力》

在<數據分析師職場發展的另類出路>這篇文章,我分享了兩個觀察到的趨勢跟方向,其中一個就是”數據X諮詢”

數據分析、產品經理、諮詢顧問,本質上都是在“解決問題”,只是針對的對象略有不同,可能是內部stakeholder、外部客戶、產品的使用者。所以閱讀時,很容易聯想到以往工作與書本內容的連結、三者個相同及差異。

BCG問題解決力-整本書主要圍繞四件技能,如何「想」-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如何「寫」-撰寫投影片;如何「說」-如何匯報;如何「管」-管理內容、流程、人

如何想

如何想,就是拆解問題&找insight的過程,包含「假設」及「假設驗證」,對於PM跟分析師工作中就有大量實踐。差異在於諮詢有更雜的訊息來源,包含第二手的訊息(行業報告、新聞…)、DA多從內部第一手數據、PM透過訪談等質化手段佔比較高(簡單差異,未必都通用)。

針對分析的issue,諮詢的大topic比較多,PM雖然也會接觸到大issue但頻率會較低,一般是PO/Product Director的範疇、或是在商業驗證階段時遇到(ex. p210頁的議題導向工作表)。對於DA,而這種議題雖然也有機會參與但不太會是主導角色(例如有讚時期參與的麥田計畫就是PM主導)

如何寫

如何寫,最重要的共同點,都是”了解客戶”做客製化

例如DA的分析報告,對團隊內部匯報、跟對老闆匯報、對業務方匯報,PPT也會因為對象的不同,而做相應的調整(補充/刪除)

PM也是,面向內部團隊的PRD、共享wiki、面向銷售及市場的產品白皮書、面向普通用戶的產品手冊、面向開發者的開發文檔,也是在做客製化

如何說

如何說,偏大型(20人以上)的”演講匯報”是我的弱項,尤其在聽之前錄製podcast回放、以及在hahow錄製課程剪輯影片時,自己重複聽更明顯感受

BCG問題解決力-這本書提供滿多心法技巧的,包含了投影片內容、每張slid的時間安排、速度、語調、口頭禪、眼神。可以當作工具書。

書中提到這些過程唯有依賴大量練習,問題就是”要去哪裡練習呢?”

(P.S. 前陣子讀 的各種技巧,我最大疑問也是怎麼練習)

這種即時互動又不能像寫代碼或分析一樣,可以有空擋去思考去google一下,也不像代碼是標準答案。因此要能運用,必須幾乎已經是”反射性”動作了,要能反射性,又需要經過大量練習 …

如何管

如何管,DA跟諮詢比較相似,都是以『內容』為出發的管理,PM的管理則更複雜。書中寫優秀專案顧問的四大要訣:

  • 能夠釐清團隊的工作任務
  • 能夠辨明工作優先順序
  • 能夠提供顧問適時協助
  • 能夠保有對下屬有同理心

第一第二點就是PM的工作日常

但顧問的專案性質明顯(專案是有明確產出),而PM相對較為動態跟模糊,所以相對要做什麼事,更難的或許是”不做什麼事”,在”取捨”上更需要琢磨。

最後作者提到,這些過程的目的是要讓策略推動,但客戶是否能成功實踐,關鍵在於與客戶是否建立 信任感 。這是三個角色都很重要的共同點(當然顧問身為外部人員,信任感的建立相對較困難)。

至於如何建立信任、開啟良好的對話?

  1. 首先要意識到,搞定人可能比搞定事更優先
  2. 客戶思維:客戶要的或許不是你有多麼全方位,只要可以真正幫他解決痛點。
  3. 然後可以再參考Terry<如何累積職場信譽>、文章<跨部門溝通成本太高?數據人實現高效跨部門溝通的4個方式> 、以及<FBI談判協商術>這本書。

註:BCG問題解決力-本書作者在天下雜誌有相關課程 [BCG問題解決力2:14個分析架構,帶你解決商業難題]

在〈假設導向的思考框架| BCG問題解決力-讀後心得〉中有 2 則留言

歡迎分享你的心得

🙌 你是數據分析新手嗎?入行必學SQL課程由此開始 >>>

X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