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生活的世界是這個樣子?人類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內容及讀後感

“用火”比我想像中的更偉大


過年那陣子,不知道為什麼下載並且打開了得到APP,看到一個聽書的功能很吸引我,想說邊躺在床上邊聽書也太懶太方便了決定來體驗看看。隨便點開一本人類簡史,聽了兩天發現不得了這本書很有趣,可惜免費的只有前幾章,思思念念了幾天就到雅馬遜下單。(並沒有因此付費在APP內購買,不知道該PM會不會很生氣少了一筆轉化)

至於為什麼會喜歡這本歷史書?大概是2000年左右發生了兩件事一直影響著我,第一件事是喜歡上了搖滾樂,從單純喜歡音樂/服裝開始,進一步接觸了文化。第二件事是體驗到了經融危機,金融危機讓我選擇經濟系,從單純想了解經濟的運作(也就是研究經濟模型),到後來研究理論中對於人的行為假設

陸陸續續有時候會冒出一些想法,例如為什麼會對足球這麼狂熱?戰爭是追求什麼?為什麼要上班?這些問題更進一步就是為什麼我所生活的世界是這個樣子?本書最有趣的是從很高的視角觀看人類這生物,解答了我許多疑惑,也給我了許多震撼。

內容

全書照人類的發展過程分為四大部分: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科技革命。對我的衝擊是有許多事件比我認為的更為影響深遠。本書一開篇就給我了震撼,那就是我們現在所指的人類屬於人屬的智人,而曾經還有許多人種,像是尼安德特人,魯道夫人等,就是像狗也有馬爾濟斯,米格魯一樣的概念。

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又是從何時開始只剩下智人?智人又怎麼從一般生物的狩獵採集到農業社會?

一、認知革命、農業革命

本書的第一部份及第二部分就是在解答以上問題。認知革命讓智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思考,用全新的語言來溝通,此種語言最為靈活,雖然發出的聲音有限,但卻能組成無窮多的句子及含義,於是我們能夠吸收、儲存和溝通驚人的訊息量。而在此時也出現了傳說、宗教及神話。賦予了人類大規模合作的能力。

小時候課本說早期人類有最大的進步就是用火 ,當時覺得這又沒什麼了不起,本書了解到用火的重大影響有兩點。

第一點是人類掌握了如何操作自然的力量

舉例來說,當上升氣流來的時候,老鷹打開翅膀就可以飛,但老鷹無法決定什麼時候出現上升氣流。

另一個影響則是人類的居住面積更廣了

放一把火燒掉整片森林就獲得了更廣泛的居住地,這也讓人類有更大的耕作面積,因此人類逐漸往農業社會發展取代了狩獵。

二、人類的融合統一

農業革命後,人類社會變得更大更複雜,維繫社會的虛構故事也就更為完整,讓數百萬的人能夠根據這種人造的直覺共同行事,而這人造的直覺就是文化

而有三件秩序讓所有人更加緊密的連結,分別是貨幣、帝國與宗教,因此在這個部分分成三章分別介紹這三者是如何傳播的並說明三者關係是如何互相依賴與存在,再往下介紹到科技革命。

2.1 貨幣

因為我是經濟學專業,對於貨幣近代發展及影響本來就滿熟悉,但也是第一次聽過呂底亞硬幣。大約在西元前640年,土耳其西部呂底亞(Lydia)王國的國王阿耶特斯(Alyattes)鑄造出史上第一批硬幣。這些硬幣使用金或銀的材質,有標準重量,並且刻有識別印記。印記有兩種意義:第一,印記指出硬幣裏含有多少貴金屬。第二,印記能證明發行者的身份,進而確保硬幣成分。幾乎所有現在的硬幣,都可以說是呂底亞硬幣的後代子孫。另外宗教與貨幣有一種本質上的差異,即貨幣的信仰宗教信仰的重點是自己相信,但金錢信仰的重點是“別人相信”

2.2 宗教

這邊有對於宗教思想的大量探討,比較沒興趣,但有一點要知道是,我們所熟悉的現代社會宗教數量相較以前是少非常非常多的。多數古代宗教反而是具備“區域特質”與“排他特質”,信眾只信奉當地的神靈,而且也沒有意願將信仰推己及人。因為多數採集部落畢生的活動範圍不會超過1000平方公里。為求生存,住在某個特定山谷裡的居民,需要瞭解的就是關於這個山谷的超人類秩序,並調整自己的行為。

現在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這些最為人所知的宗教,具備普世特質和推廣特質,因此常讓我們誤以為所有宗教都是如此。但其實要到了西元前1000年間,才開始出現具備普世和推廣特質的宗教。我們今天常認為宗教造成的是歧視、爭端、分裂,但宗教正其實讓人類統一的力量其一。

三、科技革命

科學革命表面上是科技的進步,但發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人類思想的轉變。對於前現代知識體系來說,它們假設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經為人或為神所知。這些全知者可能是某些偉大的神、某個全能的神或是某些過去的智者,通過經典或口傳,將這些智慧傳給後人。因此才有達爾文認為地球是圓的,與當時的知識體系衝突所以被燒死…。

3.1 科技革命原因

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歐中成為南北美洲和各大洋的主人,但面對亞洲的超級強權(中國明清、奧斯曼帝國)然是小巫見大巫,但到了1850年起,歐洲在一系列戰爭將傳統大國打得抬不起頭後稱霸世界,其很大程度就是靠軍事、工業與科學的結合。

然而為何科學革命發展是在歐洲?本書認為根本原因在發現自己的無知

這邊大量描述了歐洲大航海時代,雖然我從高中課本知道大航海時代很重要,但本書讓我了解其重要性遠超過我之前所知。而重要的背後原因為,歐洲人從中古世紀的無所不知到承認自己無知。承認無知讓人想去了解真實的世界、為了填補知識去冒險去征服,這過程累積了300年的冒險文化、科學文化及知識。

雖然鄭和下西洋(1402–1430)比歐洲大航海時代更早規模更大,但僅是一件事情,並未內化為中國人的文化,因此在15世紀30年代明宣宗派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之後,便突然告終。

曾叱吒一時的偉大艦隊遭到解散,珍貴的科技和地理知識亡逸,從此再也沒有具備此等眼界及資源的航海探險家從中國出航。

我們已經太熟悉歐洲這些“探索、征服”的過程,常常忘了這件事其實非常特殊。在這之前,世界上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要這樣千里迢迢去征服別人,絕不是什麼自然的舉動。

造成另一項改變世界歷史的事情是獨立民族文化發展變成單一人類社會,例如西班牙征服阿茲提克(1519–1529)跟印加帝國(1532),英國征服澳洲,新西蘭毛利人。

發現美洲,對於科學革命是一大奠基事件。這不但讓歐洲人知道實際的觀察比過去的傳統更重要,而且想征服美洲的欲望也讓歐洲人開始求知若渴。

他們如果真想控制這片廣大的新領地,就一定得收集所有相關地理、氣候、植物、動物、語言、文化、歷史的龐大數據。

補充個有趣的小知識: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命,用探險人員(亞美利哥·韋斯普奇命名),才有如今的America

3.2 科技革命後的影響

科技革命對人類近代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我們所熟悉的現代生活都是基於此。這裡介紹了已發展成熟的現代的信貸制度、資本主義、消費主義是如何產生,說明世界更加和平,並對正在產生的變化(家庭與社群的關係及人類的快樂)進行探討。

(1) 信貸制度/資本主義/消費主義:

科學革命不論探險或是科學研究都需要大量的金錢,出現了現在信貸制度、對自由市場崇拜的資本主義,文化上由資源匱乏的節儉轉變為消費主義

有認同感的一句話: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美中不足之處是它無法保證利潤會以公平的管道取得或是以公平的管道分配。而且相反的是,因為人類有追求利潤和經濟成長的渴望,就會决定盲目掃除一切可能的阻撓。等到“成長”成了無上的目標、不受其他道德倫理考慮的制衡,就很容易衍生成一場災難。這在多次金融危機也多次應證了這句話。

(2) 人口增長:

更好的生活環境,人類人口大量成長。在1700年,全球有將近7億人。到了1800年,只新增到9. 5億人。但到了1900年,人口增長將近一倍達到16億。而到了2000年,更是已經翻了兩番,達到60億。

(3) 時間的觀念:

我們常常重視守時的重要,約會要先確認好時間,上班不能遲到。但這些觀念也是工業革命後的影響。工業革命除了為人類帶來了時刻表和生產線的概念,更將這些概念推廣到幾乎所有的人類活動當中。

在1784年,英國首次出現公佈時刻表的馬車載運服務,只列了幾點出發,而沒有幾點抵達。在當時,英國每個大城小鎮都有不同的時間,英國的第一條商業鐵路在1830年正式啟用,連接利物浦和曼徹斯特。10年後,終於首次公佈火車時刻表。因為火車的速度比傳統馬車快上太多,所以各地時間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擾。

1847年,英國各家火車業者齊聚一堂,研擬同意統一協調所有火車時刻表,一概以格林尼治天文臺的時間為准,而不再遵循利物浦、曼徹斯特、格拉斯哥或任何其他城市的當地時間。在火車業者開了頭之後,越來越多機构跟進這股風潮。

最後在1880年,英國政府邁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規定全英國的時刻表都必須以格林尼治時間為准。這是史上第一次有國家採取了全國統一的時刻表,要求人民依據人工的時鐘來過生活,而不是依據當地的日升日落週期有所調整。

(4) 世界更加和平:

在現代晚期,雖然暴力和恐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和平與安寧也同時來到歷史新高。狄更斯寫到法國大革命,就說“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這句話不只適用於法國大革命,很可能也適用著由法國大革命揭開的整個時期。像是在1871~ 1914年間,歐洲各地的戰爭仍然是一觸即發,不管是軍隊、政治家或一般公民也都有這種心理准備。

(5) 家庭與社群的關係:

而越來越全球化的社會讓人的家庭觀念變得薄弱,相對的是社群主義的興起。科技革命之前這時期人的日常生活都逃不出傳統三大框架:核心家庭、大家庭、當地社群。而科技革命讓國家有了新的通訊工具及交通工具,更讓政府有了一大批公職人員,國家權力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削弱了家庭過去對成員的緊密聯接(例如市場提供失業保險、退休金…),每一個人都是個體。例如中國古代的連坐法、誅九族在現代社會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6) 人類的快樂:

然而這麼美好的社會,人類更加幸福了嗎?本書最後面探討了何為快樂?快樂怎麼衡量?這裡我覺得不是很好閱讀,是一個相當抽象的議題。但我還是很喜歡,經濟學一直被批評的就是假設過於完美,而最近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及經濟學諾貝爾獎對這一塊越來越重視,像這幾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的領域就是行為經濟學

讀後感

自從工業革命開始,變化實在太快了,雖然還是一天一天的過,但仔細思考會發現變化無所不在。

從上網要撥接(我還記得撥接時的聲音)到寬頻、電腦操作系統從DOS玩個遊戲安裝都很辛苦,到現在的圖形操作介面、從上網一定要插網路線到了wifi,再到了到3G/4G到處可以上網、筆記型電腦厚厚一台到越來越輕薄便於攜帶。

手機從nokia到智慧型手機的無所不能、支付方式從現金到信用卡到手機支付、從騎馬到馬車到汽車到電動車、能源從煤炭到石油到核能/太陽能。

這本書可以對人類發展有更全面的了解及更透徹的思考,加深體會現在正在進行的新一次革命 — -互聯網革命。至於未來人類社會可能是什麼樣子,作者有另一本書”未來簡史”,之後可以再看。

https://button.like.co/erlcssont29

歡迎分享你的心得

🙌 你是數據分析新手嗎?入行必學SQL課程由此開始 >>>

X
Scroll to Top